元器件电磁兼容设计

img

内容框架

  1. 基本定义与分类
  2. 理论模型
  3. 常规特性
  4. 高频特性(EMC、寄生参数)
  5. 应用关键点

课程目的

  • 清晰器件工作机理
  • 全面了解器件电气特性
  • 深析器件高频特性
  • 掌握器件应用的关键点

元器件的选型与产品设计

元器件引起的故障

  • 压敏电阻炸坏
  • 热机EMI超标
  • 批量EMI超标
  • 电解电容失效
  • 瓷片电容炸裂
  • 接插件接触不良
  • 高温故障

电源产品

  • 保险丝:通常考虑浪涌、最大输出功率来选型。
  • 电容:X电容、Y电容、薄膜电容、电解电容
  • 电感:共模电感、PFC电感

270W医疗电源

image-20210617163111621

EMC法规

image-20210617163519912

元器件选型及应用

image-20210617164220621

一、导线

  • 基本定义与分类
  • 理论模型
  • 常规特性
  • 高频特性
  • 应用关键点

分类:

  • 普通导线
  • 电力线n
  • 屏蔽线
  • 组合线

理论模型

1)直流伏安特性

image-20210617165245395

2)动态伏安特性

电阻和电容接入的特性

image-20210617165339572

常规特性

image-20210617165638113

高频特性

  • 低频段呈现低电阻特性
  • 高频段呈现电感特性
  • 寄生电感特性

自感、长度、趋肤深度、射频电阻

导线自感L

其中:l为导线长度(cm);d为导线直径(cm)。

工程应用中AWG与自感的换算

image-20210617170845712

长度与波长

image-20210617171230827

当 $d<\frac{\lambda}{20}$ 导线不会往外辐射电磁波,PCB布线要注意二十分之一波长。

长度与绞线

  • 双绞线:右向绞线和左向绞线
  • 绞线密度:xx/米,一绞的宽度要小于 $\frac{\lambda}{20}$ ,绞线密度需要和供应商要求。如果绞线密度过高,会破坏绝缘强度。
  • 多层绞线:相邻绞线相反

趋肤深度

image-20210617174742447

趋肤深度与频率

image-20210617174821856

射频电阻

根据趋肤深度计算得到射频电阻。

image-20210617175200216

导线——小结

  • 导线自感——长度和直径
  • 导线长度——$\frac{\lambda}{20}$
  • 趋肤深度——频率和电导率
  • 射频电阻——导体形状
  • 寄生电容

二、PCB

  • 基本定义与分类
  • 加工工艺
  • 布线流程
  • 常规特性
  • 高频特性
  • 应用关键点

印制电路板

印制板英文:Printed Circuit Board

主要功能:支撑和互连。

发展简史

印制电路板概念于1936年由奥地利人Paul Eisler提出,并且首创铜箔腐蚀法工艺;二战中美国利用该工艺技术制造印制板用于军事收音机中,获得成功。

1953年出现了双面板,并采用电镀工艺使两面导线互连。

1960面出现多层板。

1990出现积层多层板。

基材

有机材质:

image-20210618094026327

常用:FR-1、FR-4、CRM-1

强度、防火、软硬不同分类

熔点 $T_g$ (玻璃转化温度):保持刚性最高温度,在此温度下不能燃烧。

阻燃性

image-20210618095240803

PCB加工工艺

image-20210618140744654

布线流程标准化

image-20210618141034317

常规特性

image-20210618141439653

image-20210618142804427

PCB高频特性

  1. 过孔
  2. PCB内传输线
  3. 隐藏电容
  4. 3W原则
  5. 20H原则
  6. 叠层设计
  7. 镜像面
  8. 回路面积
  9. 接地
  10. 地弹

过孔

  • 寄生电容
  • 寄生电感

image-20210618143443910

寄生电容

image-20210618143538878

过孔的寄生电容的充放电会产生电压突降和电压尖峰,从而延长信号的上升时间,降低电路速度。因此,过孔及电容在制造工艺和允许范围内应尽量小,在高频中需要特别重视。

寄生电感

image-20210618144052602

过孔注意点:
  • 选择合理的过孔大小
  • 薄PCB有利于减小寄生参数
  • PCB走线尽量不要换层,即尽量少用不必要的过孔。因为每个过孔都是一个阻抗不连续点。
  • 电源和地的引脚就近打过孔。

PCB传输线

  • 当电路的频率超过50MHz时,电磁能量沿PCB走线,电缆和同轴电缆等此类线沿传输线传播
  • PCB走线传输高频信号与传输直流或低频信号有很大不同,多层PCB中毗邻的互联关系必须以传输线考虑
  • 无损传输线等效电路为并联电容和串联电感结构
  • 有损传输线等效电路为串联电阻和电感,和并联电容结构

image-20210618152320609

image-20210618152446482

PCB传输线的天线效应

image-20210618152528212

image-20210618152656907

隐藏电容

多层板必须要考虑的参数,用好隐藏电容可以大幅度减小PCB板辐射。

  • 电源层和接地层邻近安装,相当于一个大的退耦电容。而且该寄生电容具有非常小的等效引线电感,没有等效串联电阻ESR
  • 电容的容量与板芯的厚度、填充介质和叠层中的位置和大小有关

image-20210618153208888

【Tip】当电源层和接地层之间的自谐振频率与安装在PCB板上的集中退耦电容的自谐振频率相同或接近时,将会产生尖锐的共振,不会用宽的退耦频段分布,影响退耦效果。此时可以用不同自谐振频率的退耦电容,避免发生与PCB板电源层和接地层的共振。

3W原则——70%

三倍宽度原则:

时钟线附近往往会有别的临近的导线,如何保证互相之间不干扰呢?

答:时钟产生的场强(磁场、电场)衰减需要达到70%,一般间隔要大于两倍的宽度。

image-20210618153920248

20H原则

二十倍厚度原则

Mr.W.Michael.King 提出所有具有一定电压的PCB板都会向空间辐射能量,为了能减少辐射效应,PCB板的物理尺寸应小于靠近的接地板的物理尺寸20H,使得辐射强度下降70%,其中H为两层印制板之间的距离。

image-20210618154543158

  • 电源层与底层的距离包括芯层距离、填充介质及PCB制造中的绝缘隔离距离
  • 如果两层间距离为0.006in,20H则为0.12in

image-20210618155143502

镜像面

  • 高速器件(快速边沿速率)为实现最佳性能,必须提供低阻抗(低电感)的RF返回线路,实现闭环网络。
  • 很多设计中经常只考虑信号电流的流经路线,忽略电流的回流路线,而电流的回流到地的路径和方式正好是混合信号电路设计的关键。
  • 由低阻抗(低电感)的RF返回线路所形成的闭环网络在时域和频域上的要求
  • RF电流必须返回它的源以形成闭环电路,因此任何可能的路径都有机会被使用。
  • 如果没有提供合适的传导路径,自由空间就成为返回路径,从而产生电磁干扰。
    • 控制芯片的旁路电容(0.1uF),就是给60~100MHz频率的噪声提供了低阻抗的回路。如果没有这个环路电容,这个频段的噪声就会散发到自由空间中去。如果有这个电容可以对这个频段达到一个90%(抑制20dB)的衰减。
  • 单面板无RF返回路径,如果增加一个接地层,即使用双层板、四层板甚至更多层的PCB板,均会提高PCB板的信号完整性以及电磁兼容性能。
  • 如果在双层板增加2个或多个电源层和接地层,同城可以获得10-20dB的辐射性能改进。
  • 为避免PCB成本的增加,多通过金属保护层或金属化的塑壳保护层来提高电磁兼容能力。
  • 镜像面可以提供最有RF返回路径,减少串扰和电磁干扰。
  • 通常镜像层可以是电源层、接地层、铜箔板和隔离层4种。镜像面已成为PCB设计中的标准技术。
  • 由于镜像面的紧密耦合,RF电流不需要通过其它回路回到源处,因而镜像面技术不仅能降低地噪声,还能防止产生接地环路耦合干扰。
  • 要减小通过导体的电压降,必须提高两个并联导体之间的互感
    • 增加互感的方法就是使RF回路与信号线尽量靠近,使他们之间的距离达到可能的最小值。
    • 互感存在于两条并行的导线之间
    • 为了得到最佳互感,两条导线必须大小相等、方向相反。这是镜像面起作用的关键点
    • 两条并行导线之间距离越小、长度越长,互感越大。
  • 多层PCB中的电源层或接地层可以作为邻近电路或信号层的镜像面,可以提供啊电路板电磁兼容性
  • 多层板带来成本的增加,可以考虑使用网络接地系统。
镜像面理论基础

信号V1和V2通过导线到另一端,每一根导线都有一个自感,两个靠近会产生互感。

image-20210618160738481

image-20210618160628422

  • 提高增加并联导体的互感,以减小导体上电压降。
  • 互感与导体的距离和长度直接相关。
网络接地层结构

波长 $\frac{\lambda}{20}$

image-20210618161406268

0%